8月11日,央行公布7月金融数据显示,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06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;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08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;广义货币(M2)余额230.2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3个和2.4个百分点。

记者注意到,从环比来看,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6月环比少增2.6万亿元,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08万亿元,但较6月环比少增1.04万亿元。

有业内人士分析,预计接下来国内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,下半年国内有望适度加码财政政策,货币政策积极配合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货币政策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,或更多采取结构性工具支持中小企业、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,激发微观主体活力。

新增社融低于预期,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

数据显示,社融方面,初步统计,2021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06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91亿元,同比少增1830亿元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8亿元,同比少减446亿元;委托贷款减少151亿元,同比少减1亿元;信托贷款减少1571亿元,同比多减204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316亿元,同比多减1186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2959亿元,同比多601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1820亿元,同比少3639亿元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38亿元,同比少277亿元。

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,新增社融低于预期,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是主要原因。同时,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,社融回落体现了治理表外融资的大趋势,政府债券融资的明显偏弱,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,从而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,但去年社融基数逐渐走高,也意味着下阶段社融增速大概率维持低位波动。

中长期贷款降温,短贷超季节性下滑

数据显示,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08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。分部门看,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974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1771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74亿元。

但记者注意到,从环比来看,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6月环比少增1.04万亿元。从结构上看,无论是企业部门短期信贷,还是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增速,均出现相应下降。

东吴证券宏观团队认为,中长期贷款降温,短贷超季节性下滑。在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监管加强的双重压力下,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降温。此外短贷超预期萎缩也是7月信贷的重要拖累因素,综合考虑M1增速和存款变化,企业经营压力明显上升,疫情反复下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受阻。

下半年国内有望适度加码财政政策

数据显示,7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30.2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3个和2.4个百分点;狭义货币(M1)余额62.04万亿元,同比增长4.9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6个和2个百分点;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8.47万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当月净投放现金371亿元。

华泰证券固收张继强团队指出,7月存款超季节性下降,除了贷款派生等因素外,可能还有存款加点改革后利率降低的影响。此外,季末时点银行有冲存款诉求,大量理财转为一般存款,跨季之后又回流到理财,也会带来居民和非银之间存款结构的变化。

光大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表示,针对目前复杂的内外形势,预计接下来国内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,下半年国内有望适度加码财政政策,货币政策积极配合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货币政策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,或更多采取结构性工具支持中小企业、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,激发微观主体活力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