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岛7月8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林)“如果这种破坏了的家庭预算曲线不能得到补偿,不能尽快恢复就业,不能尽快增加收入,或者不能得到政府的补助刺激,有可能就从短期的调整消费转成了长期行为,进入到大家最近在讨论的所谓的‘资产负债表衰退’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呼吁,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刺激居民消费,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,考虑针对居民家庭预算曲线实施宏观经济政策,通过补助刺激等手段,设法促进就业、增加居民收入。

蔡昉在2023青岛·中国财富论坛上演讲。 主办方供图

蔡昉今天在2023青岛·中国财富论坛上谈到,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在逐渐转变发展方式,转向以消费需求为主要拉动力。但3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,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消费增长缺乏动力,居民家庭预算曲线难以恢复,进而影响经济复苏。

通过分析家庭预算曲线的变化,蔡昉认为,疫情3年间居民收入的增长有所受阻,居民支出也随之起起伏伏,因此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,就会产生一定的超额储蓄。

蔡昉还分析了过去3年的城镇失业率数据变化。他发现其中大多数时间,城镇失业率一直处于自然失业率之上,“也就是说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周期性失业”。此外,5月份的农民工失业率、青年人群失业率都达到新高。

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,一般将超过一年的失业称为长期失业。蔡昉认为,目前有的劳动者可能处于长期失业状态。这种情况的直接影响就是居民收入减少,并且在经济修复时出现“磁滞效应”或“疤痕效应”:冲击过去之后,经济运行也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常规状态。

蔡昉认为,当前中国经济遇到了来自需求侧的新常态,需求侧因素特别是消费已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常态化因素。“过去我们说新常态的时候,主要是指供给侧的新常态,现在需求侧的因素、消费因素越来越重要。”

在他看来,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要刺激居民消费,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能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,可以更直接地应对经济堵点和短板。

蔡昉还建议,要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对刺激消费的作用。以目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来看,由于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担忧,导致其消费能力被抑制了约23%,通过户籍制度改革,可以有效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意愿,“这个总额度可以高达万亿级”。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举报/反馈

推荐内容